——记园林-动科楼周边景观设计带头人付军老师
采写\高张宇 赵静 摄影\王英力
园林楼新建落成,走近园林-动科楼,它的一草一木、方寸之间无不流露着园林的独特魅力。园林-动科楼的景观设计是从14年下半年开始,在后勤部的全力支持下,由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老师带队研究生完成设计稿后施工建造的。2015年3月30日下午,我们对带队负责园林-动科楼景观设计的付军老师进行了专访。
(一)“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丰富的景观”
“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丰富的景观”,这是付军老师对此项景观设计的最基本的理念。在设计之初,对比当时提出的“下沉广场式”、“林下树阵式”等多种方案,经过多方讨论,才最终确定了如今已施工落成的以中西园林文化碰撞为主题的方案。
该方案的设计理念为“多与少、曲与直、简单和复杂”。秉此理念,方案对基础绿化、楼前绿化、停车场绿化进行了充分的设计。在满足设计合理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突出园林楼的特色,凸显中西园林文化的交汇。站在楼前,你将不难发现代表西方园林艺术特色的锥形地形和以“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原理设计的从场地外直通园林楼入口的丘间小径,与此同时,代表中式园林的多样植被此时也会醒目地跃入你的眼帘。除此之外,诸多心思缜密的细节设计将随时打动你,让你体会到自然之趣、景观之美。
“山田谷地”的设计新意令人眼前一亮——在园林楼西南角的外围,在临近直线小径中段东南侧草丘上,等高线退后形成了“谷地”,使景观在视觉上产生了波动,生成了富于变化的美感。对于这块较为平缓的矮坡,付军老师设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此地作为学生优秀作品展示的平台,如摆放雕塑、小品、模型等,使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而每年一变的永续更新的景观小品也丰富着园林楼周边的景观。
(二)“园林设计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园林设计就是这样,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付军老师讲解道。“一条直线路径的设计,也是在充分考虑了它的规则、造价及周围植被等后敲定的。花径的设计,在保证它‘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基础下,还要确保它们的花期可以完美接合。现在的园林楼周围,春天有碧桃、玉兰、迎春和西府海棠,夏天有月季、马丁香、锦带花、太阳李等,秋天有银杏、金叶复叶槭……当然,这些都得感谢后勤集团对植被的保护,对我们工作的全力支持。”
除了利用自然植物的交相辉映与四季变化,景观设计还充分利用了原有的现代建筑材料。在紧挨着楼房一层的大片玻璃窗外,成列种植了观花矮乔木,使得真花在前,镜中花影在后,产生了虚实相应的视觉感受。
说道后期的完善工作,付老师强调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新想法的迸发,也期待与每个同学交流想法。在完善假山、步道、石景的过程中,做出更加完美的布局方案。
(三)两度“三育人”获得者——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
付军老师曾两度成为新葡3522新地址“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的获得者。谈及两次“三育人”的感想,付军老师谦逊地说“我只是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自己不断地学习,注重师德,在扩充自己能力的基础下,带队陪伴大家不断学习,一路成长。”
付军老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给予了殷切的希望,她提出在两会及“美丽北京、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同学们应关注到行业发展空间的大朝向,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追随社会的发展,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回报于社会。
愿在付军老师的带队下,能够塑造园林-动科楼更加美丽的大环境。
人物简介: 付军,女,1967年生,辽宁人,汉族,博士,副教授。先后于1990年,2002年,2007年在北京林业大学获得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1990-1999年任教于河北农业大学园林系, 2002年至今在新葡3522新地址园林系任教。现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北京园林学会会员、北京市园林评标专家。2000年获河北农业大学“面向社会、服务于社会进行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毕业实习的探索与实践”二等奖, 2003-2004年以及2013-2014年两度获新葡3522新地址“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获得2007-2009年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资助,2011年首度园林绿化先进个人。
从教以来,一直主讲本科生“园林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区规划”课程,研究生“园林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Seminar”等课程。先后主持、参加省部级以上园林规划设计项目4项、市级园林规划设计项目6项、学院级项目2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主编风景园林与观赏园艺系列丛书《风景区规划》,担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副主编,参编《园林工程》等教材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