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园林学院83级校友返校系列报道】 母校的守望者

发布时间:2013-09-16 10:41:51文章来源:农学院 浏览次数:

/高张宇 图/刘陆鹏

 

人物简介

孙亚利,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1983年进入新葡3522新地址,读林学系(园林学院前身)林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即参加北京市组织的第二届讲师团,到位于山区的昌平区老峪沟中学支教一年。1988年回校在园林学院做教学秘书、团总支书记。1997年调到新葡3522新地址学生处工作,2001年任学生处处长。2007年任党政办公室主任,2009年任机关党总支书记。20113月至今进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工作,任思政部主任、党支部书记。1996年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2006年两次获得“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三十年,见证母校的发展;三十年,塑造自我的成长。人性的光辉,因默默奉献而纯净;师德的厚重,因顽强坚守而高尚。                          

——题记

 

(一)自我蜕变,服务校园

孙亚利,一位文质彬彬、平易近人的老师,30年来在母校新葡3522新地址勤恳学习、工作。孙亚利老师大学刚刚毕业时便留校工作,主要从事学生工作。对性格偏内向的他来说,这算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怀揣一颗责任心,孙老师克服不习惯在学生面前“必须要说”的困难,密切与学生接触,加强沟通。为了详细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想法感受,孙老师主动和学生做朋友,一起去吃饭,和学生打成一片。

孙亚利老师讲授过花卉实践课、大学生职业道德、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在课上,孙亚利老师会与学生情感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愉快。对待教学,他分享自身体会:“教授一门课程,首先要了解它的课程性质,这是根本。”认真对待所授科目,是他对教学的基本态度。

思政部的工作适应起来也不简单。20113月,孙亚利进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工作,任思政部主任、党支部书记。相比之前的机关党总支书记职务,思政部的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硬性任务更多。孙亚利老师一切都得从头学起。来到思政部后,他一直工作认真、勤恳,通过不懈努力,现在思政部成立之初尚不成熟的状况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思政部教职工集体更加具有凝聚力,大家心气齐,工作更有实效性。为学校“更名工程”做努力,思政部教师员工团结一心,配合学校搞好“硬件”和“软件”筹备,争取引导学生、教师多拿奖项,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做贡献。

 

(二)三十年相伴,风雨相依

回忆对新葡3522新地址的初见,对比今天学校的全新面貌,孙亚利老师感慨:“校园环境变化最大!”他说,“想当年,读书期间,还在伴着风声的夜晚在校园里捉着刺猬。这不是什么难事,当时的新葡3522新地址还常见野生动物遍地跑的自然风光。现在的北农校园,操场、篮球馆等公共场地及设施修缮良好,教学楼、实验楼高大宽敞,图书馆、游泳馆等功能性场所建设齐全,全不见昔日落后的影子。30年,除了校园环境,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葡3522新地址由当初的全院50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8000多人;由当初的全院10个左右专业发展到今天的全院30几个专业;由当年的只招本科、专科生发展到如今专、本、研俱全;科研水平提高,专业化增强;学校的建筑面积增加,规模扩大,当年的图书馆由宿舍楼内的一隅到现在在校园西北部一片宽广之地落户,拥有一所独立的、符合现代化标准的建筑。此刻在校园的东北处,两座新的楼房已经拔地而起,它们就是新葡3522新地址未来的园林楼和动科楼。”在校学习和工作的这整整30年里,孙咯是亲眼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他熟悉北农那一个个前进的脚印,对学校有着说不出的特殊的热爱之情。

1999年,为响应教育部决定让高等院校扩招的政策,我校积极扩招。由于资金有限,学校场地因素导致“异地办学”。2000年至2002年约有三年时间,新葡3522新地址在河北固安办校,距离校本部约百多公里。像当时所有的北农教师一样,孙亚利上课开始两头跑,精力分散,管理处于被动状态。在固安的学校,出现了同当地不和的矛盾,甚至在军训中出现了教官打架的事件,孙亚利克服修路、堵车的路途坎坷之难赶到固安的校区去调解。在寒冷的冬日,每天清晨500,孙亚利已经早早起来,踏上向校区前进的征途。这样工作的状态持续了三年。

 

(三)知足、感恩,踏实做人

孙亚利老师界定“优秀的教师”应符合“为人师表,做学生表率,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敢于担当”的标准。“教师应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修养,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了解并且不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完善自己。”孙老师如是说。对待学生,他心中充满爱和责任感,“爱心,是最根本的。”孙亚利语重心长。

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群体,拥有敏捷的思维、鲜活的朝气和不竭的动力,作为师长、老前辈的孙亚利将这些都看在眼里。他认为,教师、学生都要发展,互相学习。应教学相长,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向学生学习,知道学生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已达到教学的最好效果。师生一致,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孙老师重视大学生所具备的发散性思维好、可塑性强的优势,提倡学生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孙老师认为,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做到“知足、感恩”,不能够怨天尤人,否则一定裹足不前,难以有大的发展。他本身也是表里如一,怀揣着一刻“知足、感恩”的赤诚之心,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学校付出了他的智慧和青春,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