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三育人标兵】俯首丹心育桃李 三尺讲台付青春

发布时间:2013-01-10 10:15:17文章来源:农学院 浏览次数:

          她是课堂上一丝不苟、因材施教的马老师,是做学问时积极进取、治学严谨的马教授,更是带领园林学院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突出成绩的马院长。她入校工作至今已度过了二十三载光阴,在二十多年的任教时间里,她尽职尽责、关爱学生,注重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爱;她不断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思路清晰,根据园林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带领园林学院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她就是园林学院院长马晓燕。

教书育人,尽显良师本色
    当问及获“三育人”标兵的感想时,马晓燕首先想到的是感谢:“这是学校党委和行政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园林学院工作的肯定,感谢领导对我和园林学院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园林学院的老师们辛勤努力的工作和对我工作的支持,感谢我的学生们,每一届学生一点一滴的成长和变化让我很欣慰。”谈及她的学生,马晓燕露出幸福的微笑,“每年教师节,我都会收到无数条来自学生们的祝福短信,学生们的认可和祝福让我感到特别满足和幸福。”马晓燕说,她不仅是学生们的老师,更愿意做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成长的快乐和忧愁。正是在“以教育学生为己任”的信念下,马晓燕老师在教师这个神圣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心浇灌,用心培育。
    说起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工作时,马晓燕说,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需要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需要潜移默化的培养和训练,鉴于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创新、探索的精神和态度,只一味地追求“完成作业”,马晓燕在课堂上积极引导,通过每天画一幅钢笔画的形式,帮助同学们培养学习意识、创新意识。针对当前形势下风景园林专业要求的改变,马晓燕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依据教学大纲,对园林学院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以培养出满足社会的需求、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管理育人,倾力学院发展
作为园林学院的院长,马晓燕深知园林学院的工作要结合学校形势,和学校创建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的发展目标相吻合,学校的办学思路的转变给园林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马晓燕积极调整学院的工作方针和工作思路,从以前注重教学到现在教学科研并重,达到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从政策和制度上引导教师更多地投入科研,组建学科团队。这一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院的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院科研能力、学科建设、教学、招生就业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园林学院有两个一级学科和一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这为园林学院今后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马晓燕指出,学院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学院团结一致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方针是离不开的,她为自己在这样一个集体中感到欣慰,她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以信心十足的工作态度,努力为园林学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发掘内涵,稳抓稳打,提高园林学院的综合实力。
科研育人, 实践中育英才
马晓燕除了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积极进取,在科研上也做出了表率。近年来,北京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其方式和方法较以前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变化需要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马晓燕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在生态环境建设和服务北京新农村建设方面申请了相应的课题和规划项目,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将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融入到规划设计理念里,创造出优美的环境,服务于当地居民和城镇旅游观光的游客。环境的改善吸引更多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城市人进行消费,村民们获得了更直观的经济效益,村民的精神建设和文化建设全方面提高。
这些项目都是马晓燕带着学生一起做的,她说:“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为大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需培养创新精神,通过实践解决创造性思维缺乏的问题,学生在实际的项目中收获很大,学了到更多知识。”马晓燕还在教学工作中把这些实际的案例当做教学的材料,达到了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
马晓燕老师从教多年来,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以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关爱每一个学生,以师者风范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每一个学生,她不仅用自己的言行履行着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而且也向学生诠释了师道、师范、师德的宽博内涵。